谢相分章 30

若花辞树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第21章 萌萌

记邮件找地址: dz@CAOLANXS.COM

谢漪以老夫挟,刘藻听话。刘藻只能听命,闻朝政的木偶皇帝。

只是刘藻颇为强韧,认命了,心中却认。

新帝即位,新岁改元,刘藻的第个年号,定为元贞。这年,是元贞元年。汉皇帝似乎格外偏“元”字。武帝御极五十四载,共用年号十个,其中七个带有“元”字。昭帝仅有两个年号,分别是始元、元凤。

“元”、“贞”二字皆自《易》。

《易》中第卦,乾卦,卦辞为:元、亨、利、贞。

元亨利贞,君子四德。元为万之始,贞为万之成。这年号取得美,气极。喻义功业由而始,至而成。

“臣观陛想竟也怀志。”谢漪笑

刘藻淡淡:“朕受制于卿,纵有志,也只好想想,卿怕什么?”

谢漪笑意愈发明朗,望着刘藻的目光,好似看急了的小:“陛有壮志,臣尚且及,岂有怕的?”

刘藻冷冷地睨眼,只觉谢漪仅多诡计,且还善矫饰,猾得很。

“今闻何事?”谢漪安坐于榻,漫声问

刘藻脸缓了缓,有些愿,又有些期待,:“晋公子重耳。”

“晋公子重耳?这故事说了,半怕是难以言。”谢漪说,但并未以此推,只是闭,思索片刻,为刘藻讲述起

刘藻也知为何,谢漪每隔三回课。所授与桓匡同。桓匡卷《诗经》,说到何年何月,谢漪则是手而手而去,似乎随心所

但二者相较,刘藻更喜谢漪,谢漪看似只是为讲故事,然而这些故事皆是古时天子、诸侯、士夫之事,每有闻之,获益匪

正旦,刘藻还遣往御史夫杨敞府,令《太史公书》。刘藻即位之初,曾使向杨敞讨文牍,杨敞绝,甚至连敷衍都曾,丝毫未将放在眼中。

此番再派索书,刘藻心有惴惴,恐怕杨敞依旧会绝,还想想是否想些法子,料,去只去了两个时辰,杨敞自将书至皇帝面

《太史公书》足足装了两车。

十名宫搬了十余趟,方将书简全部搬入宣室殿。

刘藻数了数,共有竹简百三十卷。如此宏伟巨著,古之未有。刘藻眉心直跳,直觉正经历场文坛盛事。

杨敞立在殿中,目光直落在的宫,待竹简全部搬入殿中,方与刘藻说:“此书共有两部,部藏在宫中,另则在太史公家中。臣娶太史公之女,太史公家中那部随嫁带入杨家。昭帝年间,宫中失,诸多书简遭焚毁,《太史公书》也在其中,眼是世间仅剩了。”

书入宫,为的似乎就是说番话。刘藻起初解,待翻开书简看,方知缘由。

《太史公书》竟是部“谤书”!

刘藻并非从头看起,而是拣最近的《孝武本纪》,捧在手中,翻看起对此书期望甚,初读之时,只觉负所望。越读越心绪昂,直到看完整篇,才发觉书中颇有毁谤之语,直言武帝之

刘藻看得恼怒,将书简弃掷于地,掷完,还得捡回再读。即书中多毁谤,刘藻仍以为,这是好书。

杨敞特将此书入宫中,是因这是部谤书,强调仅此部,是为保证此书绝会流入民间。

刘藻气读了五卷,待,夜都了,可却觉方才阅读时,太陋,想将这五卷,重新拜读。

和见此,忙劝阻:“夜已,陛该安置了。”

刘藻这才作罢,但又生个怀疑。世间当真仅此部?这等巨著,杨敞没有抄写部,私藏家中?

换了是,肯定部。

但御史夫既那般说了,究。

谢漪再授课,再自己定容,而是问听什么。刘藻将读史之时的,请谢漪解

讲的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。谢漪所述,仅有《太史公书》中载的,也有其中未曾提及的。

好像什么都知,世间所有的学问,都藏在的脑海中,用之时,信手拈

《庄子》云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惠施是战国时宋,当魏国的相国。这句话有两种释义,其中种是惠施学识广博,的言论能斡旋五国的衰。书被解释为言论,车在战国时,常被用指代国。

种则是,惠施学识广博,的藏书能装五辆车。

刘藻每跟谢漪读书回,更忌惮分。若说惠施学富五车,谢漪读的书简,只怕五座宫殿都装

重耳的故事果然去,还仅讲到流亡楚国。

谢漪见天早,。刘藻意犹未,问:“谢相明么?”

贯三回,三间,恰好够刘藻熟读篇。但此次却戛然而止,使得刘藻的心似有爪子在挠,急切得很。

谢漪,也,而是故作惊讶:“臣以为陛见臣回,都觉厌烦。”

真是讨厌!刘藻沉,直言:“?”

。”谢漪

刘藻“哼”了声,拂袖而去。

谢漪在,看着强忍怒气的背影,笑着摇了摇头。

,谢漪果然没有

刘藻:“还以为谢相是先抑扬,好使惊喜,没想到竟是说实话。小皇帝对丞相的诚实极为失望。

谢漪的自然是桓匡。自知桓匡的用,刘藻甚为好学,从未显。桓匡见此,也渐渐对这子温和起

儒,能许多名士,以致为天子之师自是有缘故的。刘藻跟桓匡读了三月,才渐渐察觉。

大家正在读